挂牌一周年 盘点关键词(五)协同、共治——高质量推进智慧都市圈一体化建设
2021-08-02 14:51:48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从建“大城市”到建“大都市圈”,在成德眉资同城化提速的大背景下,四地如何携手推进智慧都市圈一体化建设,让区域合作取得实质成效?


一个入口,享受四地互通共享的“组团式”服务。推动“互联网+市民服务”延伸服务都市圈的背后,是成德眉资四地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协同协作,共同提升区域共治共享水平,在信息互联互通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能看、能用、会思考”的新型智慧城市治理体系。


一个目标,呈现智慧都市圈内四地建设不一样的精彩。打造韧性、绿色、宜人、安全的城市发展样板,成都竞速新型智慧城市赛道;“城市大脑”上线,德阳加快数字化转型;瞄准智慧警务和医卫管理领域发力,“智慧眉山”项目一期启动;以成资同城化领域为突破口,资阳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着眼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需求,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衔接,推进信息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共享共用、应用场景标准统一、促进政务服务统一化、教育资源均衡化、智慧交通一体化,文旅资源共享化、生态治理标准化、产业发展协同化,四地创新探索的步伐愈加稳健。


成都
24个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年内启动


在《成都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送审稿)》中提出“1313”的总体架构引领成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其目标是,到2025年,成都进入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第一方阵,成为全国“数字政府、智慧社会”建设的典范城市,基本建成全国领先的“泛在智慧之都”。


具体到今年,《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2021年工作计划(送审稿)》明确了24项工作任务,重点推进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城市大脑2.0等项目建设,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加速奔向全场景的智慧之城。


值得关注的是,聚焦高水平服务方面,成都将加强区域数据开放合作,打通“数据壁垒”“信息壁垒”“系统壁垒”,深入推进更多事项“跨省通办”“川渝通办”“成德眉资通办”和市域“全域通办”,开展智慧城市国际化合作,切实增强成都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德阳
城市大脑上线 助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6月29日,德阳“城市大脑”上线。该系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这也标志着德阳积极向数字化治理转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


目前,德阳城市大脑建设数据平台、万物互联感知平台、数字孪生城市、应用支撑赋能平台、智慧城市指挥调度中心,紧扣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态势“一网通看”、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供城市运行监测、态势感知、指挥调度、决策分析能力,为城市数字化治理和全市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据悉,德阳城市大脑已支撑德阳市民通、德阳一网通办“秒批秒办”专区、全流域管智慧平台等100余个智慧应用场景。


眉山
双管齐下 “智慧城市”一期建设加快推进


在眉山市兰溪花园八期平安智慧小区管控操作系统上,住租户总人数、流动人口、出入门禁时间等信息清晰显示,整个小区房屋信息具有“可视化”。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民警能实时掌握小区人口流动情况。同时,还紧紧围绕辖区内发案情况,科学规划小区视频监控探头,完善小区内视频监控覆盖面,最大限度压降违法犯罪警情。而大数据平台则规避了实有人口源头数据采集渠道狭小、数据传输更新滞后的矛盾。”眉山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只是智慧眉山建设的一个生动事例。目前启动的全市智慧城市建设一期主要建设内容为智慧警务(一期)项目和医卫管理服务信息平台项目。目前,智慧警务已完成可研编制、初步设计,并完成项目审批,部分子项目已完成财评;医卫管理服务信息平台项目已完成审批、初步设计、财评、技术审查,并邀请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相关专家进行指导。


资阳
以成德眉资同城化领域为突破口



加快智慧治理中心建设、实现电子政务外网互联互通、搭建民生公共服务桥梁……以成德眉资同城化领域为突破口,资阳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加快智慧治理中心建设。按照借鉴成都经验、同城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和要求,建设与成都市标准规范一致、内容模式协同的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枢。目前,完成经济运行、社会管理、成资同城、公共服务共四大智慧专题28个智慧应用及7个重大专题分析,接入市级部门各类系统57个,汇聚数据316万余条,并正式投入试运行。


实现电子政务外网互联互通。经省大数据中心协助,在成资两地共同努力下,资阳与四川省、成都市电子政务外网和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已达成。


搭建民生公共服务桥梁。打造全市统一的掌上公共服务“资阳市民云”平台,整合公安、社保、民政、公积金等部门公共服务共计139项,其中省级下沉和成资同城化服务事项16项,注册用户突破37万,服务群众近7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