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成都经开区协同改革先行区规划出炉!将进入国际汽车产业第一方阵
2021-06-28 16:31:59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成德眉资同城化加快发展步伐。产业协作,是同城化的“重头戏”。在去年发布的《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提出,要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统筹推进“三区三带”建设。


作为三区三带产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廊道上的耀眼明珠,成都经开区辐射力增强。


近日,“圈圈儿”获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公布了《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经开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根据《征求意见稿》,成都经开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将充分发挥成都经开区川渝经济走廊上重要枢纽作用,打造全省高端制造业产业引领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产业高地和创新要素集成的洼地,加快进入国际汽车产业第一方阵


成都经开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实施范围总面积280.9平方公里,涵盖成都龙泉驿汽车产业功能区、中法生态园两个片区。


● 成都龙泉驿汽车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汽车研发设计、整车及零部件制造、氢能产业、加工贸易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世界重要的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设计中心。


● 中法生态园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汽车贸易博览等产业,打造协同中法双边合作的生态示范城、联动川渝双向发展的应用创新地。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征求意见稿》提到,要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包括实施汽车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探索完善汽车制造和服务全链条体系,发展工业电子商务,建设“龙驿通”全球产业互联网交易服务中心打造智能创新及新能源产业集群,推动智能汽车、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征求意见稿》明确,将建设西部氢能源产业园,加快形成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产业和新布局,全面探索外商投资进入新能源领域,建立中法、中德等以国别合作为基础的新能源合作交流机制。比如,利用中德智能网联测试基地发牌资质,创新构建集研发设计、检测认证、移动出行、汽车文化为一体的“未来汽车城”,探索与市内北斗卫星导航定位领军企业共建智能网联导航定位技术平台,建立5G自动驾驶应用示范公共服务平台。


《征求意见稿》还提到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联动发展。比如,加快推动成渝整车制造及零部件配套、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相向发展,落实加快智能制造进程等合作协议。依托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优势,探索以合作平台为基础,整合车企优势资源,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试点。


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中心


《征求意见稿》还明确了“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中心区”的目标。成都经开区协同改革先行区要加快拓展开放通道——



● 拓展东向通道加强与重庆港合作,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和东向铁路通道,形成与长江经济带及东北亚、北美的物流通道。


● 开拓南向通道,稳定开行成都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货运班车。


● 深化西向北向通道,拓展成都经开区西向北向铁路运输网络,实现与欧洲、中亚等地区互联互通。


成都经开区协同改革先行区还将构建成渝地区国际贸易集散枢纽,加快与中国(海南)自由贸易港先行区洋浦港的协同发展,探索共建成都经开区“境内关外”保税中转基站,为川渝地区建设国家贸易集散中转枢纽。


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


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也是成都经开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的重要目标之一。《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制定外商投资工作指引,并推动国际贸易领域相关业务统一通过中国(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


● 在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方面,支持本外币合一的银行结算账户试点银行,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跨境本外币支付结算服务,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集团内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


● 在汽车产业上,探索推进汽车零部件统一标准试点,其中包括探索建立整车配套零部件分类分级技术标准,推动整车配套零部件市场化公开采购,建立服务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和贸易促进平台,鼓励研发和整车企业入驻平台,并深化行政审批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向上争取属地化开展汽车行业审批”也被写入了《征求意见稿》。


成都经开区协同改革先行区争取将汽车整车(含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项目的审批、汽车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复审初审、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行政审批等全线在协同改革先行区先行先试。


成都经开区协同改革先行区还将试点将氢能源企业纳入能源管理范畴,探索制定《氢能源纳入能源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氢能源和危化品之间管理差异,探索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便捷化运输管理办法,鼓励在区内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加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