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双循环” 唱好“双城记”
2021-06-11 09:50:3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非常荣幸参加“原汁原创讲台”活动,与大家分享德阳营商环境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今天我汇报的主题是《融入“双循环” 唱好“双城记”——德阳优化营商环境谱新篇》,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当前,德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战略机遇落地期、转型发展关键期、蓄势突破窗口期。德阳以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流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为目标,更快更好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找痛点克难点、转作风改方式,有效释放市场活力,充分激发社会创造力,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排名全省前三。

一、德阳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概况

同城化发展是城市间区域合作紧密、高级的形态,也是现代化都市圈形成的必由之路。按照省委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发展战略,德阳进一步凝聚“唱好双城记”“下好先手棋”广泛共识,抢抓重大战略机遇,主动对标成都、学习成都、融入成都,四市协调发声、共奏乐章,同城化效应已初步显现。

看交通网络,天府大道北延线百日攻坚行动,G5成绵扩容高速项目、德阳至天府机场快速通道等交通储备项目有序加快推进,中江至金堂城际公交成功开行。初步形成半小时轨道通勤圈,6条城际公交日均客流逾万人次,交通融合成为百姓直观的体验看产业协同,新都与德阳共建“现代物流产业园”;广汉与新都、西南石油大学达成战略性合作,打造全省首个跨市域油气产业生态圈。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中国熊猫谷)启动建设。看公共服务,成德眉资中医寻诊地图”正式上线,四市364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实现电子健康卡(码)互认互用。广汉、青白江实现企业登记注册“跨市通办”,“德渝”营业执照异地“互办互发、立等可取”。广汉-青白江-新都-新津人力资源区域协作网络招聘会在四地政府门户网站同时上线,共同打造“云端”就业服务平台。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德阳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实现成德两地知识产权同运营。看边界融合,青广教育城融合发展示范点、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金中灯笼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纳入首批省同城办交界地带精品示范点打造名单。

二、德阳优化营商环境主要做法及亮点特色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优化提升上,德阳软硬兼施、诚意十足。从简材料缩时限、数据互通共享、政府上门服务……一系列创新举措,追求办事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流程更简,推动实现“政府端菜”到“企业和群众点菜”的转向。

(一)以经济发展为导向,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是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出减免中小企业房租、补贴中小企业物流费用、企业临时电力补贴等多项惠企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2020年新增减税降费34.93亿元。

二是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德阳市2020年市场主体增长39%,新增企业9863户,同比增长25.52%,为创业者节约开办成本437万元。

三是创新金融融资模式 。创新以“银行贷款+保险保证+政府补偿”为特色的专利质押融资模式。为7 家工业园区专利质押融资授信 22 亿元,为120户民营企业、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7亿元。被国务院、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成果”在全国推广。

四是数字赋能产业转型。扎实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出台《德阳市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十条措施》,构建“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人才供给+发展环境”的数字化生态,梳理应用场景推出总投资683亿元的数字经济机会清单项目。2020年全市签约数字经济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近400亿元,数字经济总规模达1077亿元,同比增长23.09%。

(二)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营造一流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是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推动129项经济事务管理权限向产业功能区下沉,向3个经济发达镇下放一批直接面向群众的管理权限,“全市通办”格局逐步形成;市本级分类设置社保、医保、公积金等9大领域“综合窗口”,将11个部门低频事项纳入“无差别受理窗口”运行;发布200个“一事一次办”事项清单,推出51个精品主题式服务。

二是扎实抓好重点改革。率先全域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零成本·一日办”,建立“零成本·小时办”德阳市地方标准;市本级存量房交易转移登记实现“全流程1小时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总用时减至65个工作日内。推行“以时定效”,市本级“日办结”、“小时办结”、“分钟办结”事项分别达到178个、74个、88个;免费发放CA证书,免费政务快递、新办企业首套印章等每年为企业减负800余万元。

三是全面加快跨区通办。率先实现90个事项川渝“跨省通办”,533个事项“全市通办”,55个事项成德眉资“跨市通办”,91个事项与天府新区通办,广汉、什邡、中江等与成都相邻区县共300余项“跨区通办”;率先与重庆、福建、黑龙江等7省接通跨省自助通办平台,实现社保、医保、公积金、不动产等11个事项“跨省”一站办;近期与山西省长治市建立合作通办关系。

四是大力推动一网通办。着力构建“3+N”智慧政务服务体系,网厅端市本级可办事项1385项、即办事项945项、可全程网办事项1324项;自助端实现社保、医保、公积金、不动产等110余项业务集成;移动端实现在“德阳服务”微信公众号查询办理,“德阳市民通”App集成在线公证、社保、医保、公积金、生活缴费等300余项便民服务功能,荣获2020首届数字四川创新大赛政务大数据应用赛“十佳案例”、四川省新型智慧城市优秀解决方案。

五是打造一流用户体验。推行容缺预审、特事特办、预约、延时、上门、“钉式”等服务,“钉式服务”被阿里公司在全国推广。持续加强投资项目全程代办,率先推行园区“直通车”“产业助理”服务,开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创新推出“蜗牛奖”“领航奖”每月评比活动等,倒逼政务服务部门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去梗、添便、加利。

(三)以公平正义为前提,营造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

一是完善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建立市场监管、公平竞争审查、企业破产处置等联席会议制度,清理现行政策措施3611件,废除涉嫌妨碍市场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文件6件。

二是推行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速审理机制,建立金融纠纷多元化解途径、公司证券类纠纷府院联动、常态化普法宣传“三张清单”,深入推进示范判决、大宗股票强制执行等金融审判执行机制,全方位保护中小投资者。

三是强化信用监管机制,市、县两级271个部门信用监管信息实现互联互通,构建“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补偿”的信用激励惩戒体系,仅2020年开展各类诚信缺失专项治理行动120余次。开发运用的全省首个“大数据执行综合查控平台”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赋予“创新案例奖”。

(四)以先进文化为引领,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

一是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通过举办民营企业恳谈会、开展“政事廉连问”活动、研发“亲清政企通”平台等措施,全面搭起政企互动“连心桥”,坚持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常态化制度化,突出“6准”正面清单和“6不准”负面清单整饬政商关系,“亲而不清”“清而不亲”“不亲不清”问题现象基本杜绝。

二是实施“筑巢引凤”人才计划。出台《“1+3+N”领军人才建设若干措施》,赋予来德创新创业团队最高2000万资助、2264套高端人才公寓,以及最高100万安家补助、2万元/月岗位津贴、2万元/年学术交流补贴,以持续的普惠政策集聚数字人才,目前德阳高技能人才达到5.37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33%。

三是屡出稳岗援企实招妙招。实施就业创业推进行动、企业稳岗扩岗支持计划和“春风行动”,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8.7万人。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大走访、民营企业纾困解难现场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965个,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3亿元、稳岗21万人。

四是助推教科文研蓬勃发展。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全省唯一一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计划,成都外国语学校、四川天立、巴川公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德落户;加快电子科大德阳校区、58同城大学未来产业学院总部、华为ICT学院建设等,打造数字“蓝领”培育和输出基地;“技术+团队+股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入选国务院支持推广经验;三星堆考古取得新发现,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11处,国家级非遗传承2项。

(五)以幸福指数为核心,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一是融入双城经济圈新格局。成德同城化指数领跑成都都市圈,规划同城共绘、成德动车公交化、城际公交地铁联运、医保直接结算、医疗双向转诊、户籍网上迁移一站式办结、通讯资费同城基本实现。完成“三区三带”空间发展规划编制,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起势见效。中心城区“三区一谷一城一港”格局加快形成。新增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连续两年实现人口净流入,城市吸附力和承载力显著提升。

二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强力推进生态环保督察和“回头看”问题整改, PM2.5、PM10浓度分别比“十二五”末下降21.7%、20.2%,7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提高到100%。对标成都建设公园城市,实施老城区城市更新行动,启动45个街头公园、绿地建设,推进城市环境更加宜居。连续两年获得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考核优秀暨总体优秀,入选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三是蓄积改革跨越发展势能。高标准高效率规建天府旌城、天府数谷、凯州新城、物流港、什邡通航等产业园,“10高18快13轨”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半小时成德、一小时成渝、八小时出海”通道不断完善,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建设,“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德阳—钦州)常态化开行,物流港铁路吞吐量年均增长30.4%。获批中国(德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德阳协同改革先行区。为企业在德安居乐业提供了方方面面发展保障。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对比标杆差距较大。从2020年全省评价总体得分来看,我市评分对比成都、绵阳还有一段差距。从前4次全省评价排位来看,我市从2019年全省第3下滑至2020年一季度的第9、二季度的第10,再到2020年又回升到全省第3,我们的位次忽高忽低、波动较大。从2020年全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来看,6个区(市、县)营商环境总体得分较为接近,但整体水平不容乐观,与国内最佳实践差距十分明显。

(二)协同建设力度不够。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营商环境协同推进力度不够,未形成“一盘棋”协同推进格局;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均衡;行政壁垒的存在造成企业群众跨区域办事标准不一、重复跑路。

(三)网办服务能力不强。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广运用不够,网办便利度不够。虽然我市可网办率较高,但2020年度实际网上办理率仅41.56%,暴露出市民办事习惯引导不够、网办黏性不足、多渠道便利化服务不够、“能办不好办”等问题。

(四)数据共享面临瓶颈。数据采集回流难,公安人口、机动车信息及民政婚姻信息等本地无数据,向省级部门申请流程多、耗时长、成功率低。本地已实现的数据共享主要是文件类型的,以数据库和接口方式共享的占比较低。业务系统未打通,个别部门以信息安全、省级有要求、设备不支持等为由,拒绝或拖延业务专网与政务外网对接。

(五)对企服务仍有差距。惠企政策兑现机制不畅,我市已建立惠企政策综合窗口,初步实现惠企政策“进大厅”,但政策精准推送、智能匹配、快速兑现等“上平台”服务功能还未实现。“最多跑一次”以“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为前提,资料准备繁、准备难造成办事仍需跑多次。

四、努力的方向

(一)锁定一个奋进定位。德阳将锁定“全省一流、中西部一流、向全国一流跃进”的目标定位,以上海、深圳、成都、杭州等城市为标杆,逐一制订对标清单,在对标中找差距、在对标中找目标、在对标中找动力,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神状态,不断深化优化营商环境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坚守一把服务标尺。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优化营商环境,必须立足企业需求久久为功,把服务工作落细落实。下一步,德阳将在坚守服务标尺方面重点强化企业客户感、体验感、获得感。大力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推动政府和企业关系向客服和客户关系转变,广阔搭建“政企对话”平台,推行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探索建立企业评议政府相关部门工作制度,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三)建造一个效能环境。深入打好“一站服务”“一窗受理”“一键审批”“一次办结”“一网通办”“一号响应”六大改革战,大力实施审批服务瘦身、数据互通共享、窗口效能提升、用户体验升级、政务服务强基五大攻坚战;加速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进一步清理整顿各类隐形门槛,杜绝“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等监管怪象,让所有企业“轻装上阵”;进一步降低企业要素成本、时间成本和融资成本,让更多“真金白银”落进企业口袋,构建更加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打欺行霸市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企业家权益的行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将深刻贯彻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规划,主动融入“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 建强极核,连线成圈, 突出增强成都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和充分发挥德眉资三市特色优势,加强在开放发展、平台联动、制度创新、产业协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成德眉资都市圈建设取得新突破。成德眉资,四城执笔,共绘一“圈”,其兴可待,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