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重大课题成果⑯|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2024-06-11 09:28:36

当前成都都市圈建设进入成长期,对标全国乃至世界的成熟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应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成都都市圈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

实施生态环境空间管控


天府粮仓

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进三区农业绿色发展,以岷沱灌区农业主产区、岷大平原农业主产区、东部浅丘农业主产区为重点,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决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加强两山生态环境保护,以龙门山-邛崃山、龙泉山为重点,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管控要求,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都市圈绿色基底。促进三带绿色低碳转型,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加快构建以高效、循环、低碳为特征的现代绿色工业体系;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加快“产业+生态”融合发展;成资临空经济产业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出行结构低碳化调整,共建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

(二)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2024成都世园会低碳场馆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打造现代绿色高效“天府粮仓”,围绕建设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打造都市圈绿色高效粮油保障基地,建设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导区。构建现代绿色化制造业体系,围绕成德眉资共建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通过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实施绿色核心科技创新攻坚、完善绿色制造支撑,构建都市圈绿色先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绿色化现代服务业模式,以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国际音乐之都”为契机,在各大赛事、活动举办中,秉承绿色低碳理念,推进大型活动碳中和,实现“低碳办会”“零碳办会”。

(三)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是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深入打好都市圈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聚焦都市圈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主要影响因子细颗粒物(PM2.5),坚持源头防控、突出重点、分区施策,全面提升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污染治理水平。深入打好都市圈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坚持协同减排、源头治理,以源头替代和末端治理为主要抓手,有效遏制都市圈臭氧浓度增长。打好都市圈小流域水质达标攻坚战,聚焦成都市阳化河、德阳市富顺河、资阳市小濛溪河、眉山市体泉河等未能实现稳定达标的重点小流域,以水污染治理和枯水期生态流量保障为重要抓手,推动都市圈重点小流域水质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

(四)

加强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良好的自然生态是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支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都市圈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以森林、湿地为重点,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为重要组成,打造“生态绿心+生态湖库+生态水系+生态公园”的多维度生态空间结构。共建适观适游公园生态系统建设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为核心,各城市公园绿地、城郊生态绿地、城市生态绿道、城市湿地公园等为补充,构建“公园+绿道+水体”可观赏适游览的城市公园生态系统。

(五)

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

聚焦环境治理体系的创新和完善,加强优质环境产品和服务供给,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加强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为美丽都市圈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共建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格局,打破都市圈跨市域壁垒及行政困境,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有重点、有节奏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经济社会绿色化水平。联合加强环境治理与管理,统一环境执法力度,制定统一的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规范,构建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的跨区域环境监管体系。强化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合作。积极挖掘现有都市圈科技力量和科研平台潜力,整合政府研究机构、高校和大型企业的研发优势,集中打造示范区生态环境科研创新技术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