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公布 成德眉资占据3席位
2021-02-01 10:14:32

不久前,重庆市经信委和四川省经信厅发布《关于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公告》,公布了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名单。

首批名单中的20个示范园区中,重庆四川占一半,它们将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等条件,按照功能共建型、产业共建型、产业配套型、资源开发型、飞地经济型等方式共创产业合作共建园区。

这份名单中,小编梳理发现,来自成德眉资地区的园区占据其中的3个席位:四川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四川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而分别与它们结对的是:重庆空港工业园区、重庆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永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为什么是它们相互结对?结对后,它们要如何谋划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3对“小伙伴”吧!

结对园区:

四川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空港工业园区

园1

四川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园2

重庆空港工业园区

合作基础

四川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8月,2010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挂牌园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四川省生态工业园区。

重庆空港工业园区,于2002年1月正式动工建设,是重庆市政府首批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也是国家核准的省级开发(园)区、商务部确定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和渝北建设“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攻坚战的一大“战区”。

合作前景

创建期内,园区规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幅不低于8%,其中合作共建产业增幅不低于10%,打造一批100亿元乃至500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合作构想

1、共建装备制造基地。充分利用重庆空港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德阳经开区航空装备产业园开展装备制造产业合作,形成产业集聚。

2、共建汽摩制造基地。充分利用德阳经开区汽车主题城市综合体开展汽摩制造产业合作,形成产业集聚。

3、共建先进材料基地。充分利用重庆现代建筑智慧产业园开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合作,形成产业集聚。

结对园区:

四川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庆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园3

四川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园4

重庆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合作基础

四川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7年4月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区,是国务院通过的《成渝城市群规划》千亿级园区、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级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省政府规划建设的“51025”千亿重点园区、四川省新型工业化(汽车机车)产业示范基地、十大省级重点培育外向型产业园区。

重庆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线“黄金分割点”、渝蓉高速和重庆市三环高速公路交汇处,先后被重庆市政府确立为全市智能装备产业基地、环保装备产业基地、特种装备产业示范园区,2020年初获科技部核定为国家火炬工业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

合作前景

到2023年,园区规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幅不低于8%,园区总产值达300亿元,年均增幅达8%以上。

合作构想

1、依托成渝“空中丝绸之路”、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沿江高铁为主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共同加强对外开放合作。

2、极开展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产业链上下游合作,鼓励本地产品进入对方产业链配套,实现两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3、探索攻坚职业教育集团,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引导中职和普高毕业生报考两地高职院校,引导毕业生优先在渝西川东地区就业。

结对园区:

四川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重庆永川凤凰湖产业园

园5

四川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

园6

重庆永川凤凰湖产业园

合作基础

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位于成都市蒲江县,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设立的西部唯一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属四川省经济开发区也是成都市重点打造的66个产业功能区及6个国别园区之一。合作区重点发展精工产业、 生态食品和职业教育等产业,已建成6.56平方公里,落户德国博世、德国司代普、德国泽立超声刀、美国丝涟、民峰医疗、百岁山矿泉水等200余家企业。

重庆永川凤凰湖产业园,成立于2005年6月,是重庆永川工业园区“一区三园”之一, 因辖有城区“三湖之一”的凤凰湖而得名,是重庆市都市工业园、电子信息(元器件)产业园、笔记本电脑PCB和适配器产业园、科技孵化器、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全国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

合作前景

到2023年,合作示范园区规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幅不低于8%;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达15亿元规模。

合作构想

1、以中德职教创新集聚区为核心,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互相借鉴职业教育培育经验,推进职教机构集中发展,构建独具特色的教育培育模式。

2、依托双方产业基础,优化产业链经济地理空间,深化跨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主动对接双方主导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技术工人培训等,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开展深度合作,跨区域构建完善上下游产业链。

3、联合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建立德资企业投资项目库,制定对德招商路线图、招商方案,开展产业联合招商、产业协同招商、产业链互补招商,每年联合开展招商活动2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