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5记录三年·见证都市圈成长⑦|一体共治 共筑都市圈绿色生态环境
2024-01-30 15:48:24

一体共治 共筑都市圈绿色生态环境


成长故事


一只看起来有点笨拙的黑熊,一下窜上树顶,也不顾摇来摇去的树枝,摘下果子就开始大快朵颐……这是巡护员周忠义用手机记录下的一段画面。


像这样的视频,他还拍了不少,印证着大熊猫国家公园什邡片区建设的发展变化。近年来,什邡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行”的发展理念,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什邡片区高质量建设,不断夯实成都都市圈绿色生态本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人防+技防
守护大熊猫栖息地

打开地图,目光聚焦四川西部。


这里崇山峻岭,林深叶茂、云雾袅绕,是大熊猫、川金丝猴、林麝等各种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22日上午,“圈圈儿”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什邡管理总站大坪管护站,跟随这里三名巡护员一起上山巡护。


大坪管护站管护面积3600公顷,平均海拔1400米,共有巡护人员6名,主要负责大坪片区的设卡管控、野外巡护监测、森林防火、防盗猎盗伐等工作。


背着背包,手拿两米多长的护林刀,巡护员一边清除沿路杂草,一边仔细查看是否有野生动物踪迹,有无外来人员进入。


“自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以来,我们这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建立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入园门禁系统、公园围栏、检查哨卡等,极大方便了我们的工作。”管护站站长周兴洪说,这些设施能够有效控制园区内的人为活动,从而让野生动植物得到最优的“休养生息”。



一旁的巡护员周忠义拿出手机翻阅起来,向“圈圈儿”展示他之前巡护时拍下的视频,视频里有黑熊、藏酋猴、鬣羚等不少飞禽走兽。


大熊猫国家公园什邡管理总站林业高级工程师赖绪林介绍,近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什邡管理总站通过巡护管护及野外监测,多次监测到川金丝猴、羚羊、林麝、绿尾虹雉、血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23年5月,首次在什邡片区发现大熊猫活动踪迹。



自然教育
全覆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人迹罕至的公园里,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


目前,200多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什邡园区里,有大熊猫、川金丝猴、林麝、小熊猫等野生动物320余种,高等植物1300余种。


林麝、川金丝猴、四川羚牛、藏酋猴等珍稀野生动物活动范围逐渐增大,大熊猫的活动范围已扩大至海拔1500米区域,村落周边可见藏酋猴活动踪影。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不仅得益于什邡市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高质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更是广大市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的体现。



“我们不仅聘请公园入口村(社区)30余名社区居民为专兼职生态护林员,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资源环境巡护监测工作,还在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红白场社区建有大熊猫国家公园什邡科普宣教中心,让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大熊猫公园建设。” 大熊猫国家公园什邡管理总站宣教部长张黎说。


科普宣教中心以宣传展示大熊猫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内设章洛神韵、熊猫家园、植物王国、沧海桑田等10个展区,通过多媒体、实体沙盘、动植物标本、环幕电影等多种方式,展现自然什邡、人文什邡的特色风貌。


大熊猫国家公园什邡管理总站副站长杨凯表示,高质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是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将以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为指引,强化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内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面修复与保护,推动成都都市圈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闻纵深
三大工程推进成都都市圈生态建设

成都都市圈境内拥有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一直以来,成德眉资四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实施绿色生态本底共筑工程、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深化工程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工程,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一方面,成德眉资四市共同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为世界级城市绿心;协同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以及岷江、沱江生态廊道;共同构建“两轴两山三环多带”绿道体系。另一方面,四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共同倡导绿色生活。


同时,四市深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以老鹰水库跨界饮用水水源地联合保护为突破口,探索建立沱江、岷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保障都市圈水生态环境“长治久清”;深入推进成德眉资河长制E平台下沉延伸,进一步丰富成都都市圈河湖水系管理数据库。构建应急预警联动体系,推进都市圈污染突发应急处置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与敏捷性;深入推进四市联合执法及监督,重点查处跨区域涉气环境违法、污染纠纷等问题,营造都市圈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的高压态势与社会氛围。



新闻面对面
协同开展生态治理共筑绿水蓝天

——省同城化办公服生态组副组长邓良钱

同顶一片天,同饮一江水。

《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构筑多层次、网络化、功能复合的“一心一屏三网三环多片”生态空间格局,开展生态共建环境共治,重塑天府之国茂林修竹、美田弥望的大美城市形态。

下一步,成都都市圈一方面将继续高质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另一方面将持续打好蓝天绿水“保卫战”。

今后,除四市持续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外,还将协同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川南地区城市群积极落实区域联防联控、应急减排等措施,持续改善整体空气质量。实施沱江、岷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立流域水污染信息预警、处置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河巡湖行动。联合实施跨界河流、水库治理保护,协同开展联合监测、专项治理。探索建立跨界饮用水水源地联合保护横向补偿机制。同时,加强跨界区域生态环境联合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