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如何建设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 专家观点①|充分发挥成都都市圈引领示范作用
2023-12-07 09:55:35

党的二十大强调“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确立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牵引,并强调“要坚持成都极核引领,建设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成都都市圈作为我国现代化都市圈的第一方阵,在起步期三年发展中取得了务实成效,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位次和能级不断提升,都市圈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当前,成都都市圈进入关键成长期,要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按照四川省委的部署要求,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好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

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提升都市圈产业协作效能。以构建全域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引领,充分发挥成德眉资四市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比较优势,聚焦都市圈特色优势产业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加快共建产业生态圈,实现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发展。比如,联合完善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卫星通讯和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未来产业;协同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合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抢抓文旅复苏窗口期,统筹开发都市圈特色文旅项目,打造更多文化精品,推进消费提升;协同推进生态价值转化,推动都市圈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同向发力;进一步完善都市圈产业招引图谱,持续举办联合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引导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在四市科学布局。

聚焦融合共享,打造都市圈创新共同体。以改革和创新促进全域要素有序流动、产业高效分工、主体多方协同、创新体系紧密协同。聚力创新策源转化再攻坚再突破,释放高校院所创新动能,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造,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制,形成一批对突破“卡脖子”技术管用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高度重视都市圈内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内部创新,引导企业集聚创新要素,助力企业进行中试熟化发展,打通创新策源与产业规模化之间的联接通道;促进都市圈内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组建都市圈产业创新联盟,搭建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优化创新载体的空间布局,进一步增强都市圈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聚焦文化赋能,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成都都市圈是古蜀文化的发源地,其悠久的历史、丰厚的人文积淀,理应成为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中最宝贵的财富。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做好世界遗产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重要文物的保护工作,充分发挥都市圈经济联系紧密、人文交往频繁的优势,共同谋划、整体推进,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都市圈文化名片,提升都市圈的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持续抓好居民文明素养提升工作,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推动都市圈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聚焦开放合作,构建都市圈国际门户枢纽。成都都市圈是国家向西开放、共建“一带一路”的门户前沿,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战略支点作用。要强化国际门户枢纽功能,建设航空客货运转运中心,加快国际铁路港扩容升级,建立基于两港的陆空国际多式联运体系,与重庆都市圈共同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形成泛亚欧国际铁海联运大通道,完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服务网络,鼓励供应链头部企业、平台企业等在成都都市圈设立总部基地,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物流体系。高标准建设天府国际空港保税区和德眉资三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推动成都海关和口岸功能向德眉资进一步延伸。深化四川自贸区制度创新,在成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基础上再争取都市圈数字贸易、跨境金融等领域探索形成更多成果。

聚焦深化改革,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一是强化政策顶层设计,塑造成都都市圈向外宣介、国际传播的统一品牌;二是强化要素协同供给,构建成德眉资四市基于土地、资金、人力资源、数据资源、知识产权的统一交易平台,提高都市圈要素高效配置能力;三是优化区域协同合作机制,切实推进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进一步畅通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便利共享的公共服务,形塑更加紧密的发展治理共同体;四是扎实推进政务服务共享,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同城化无差别办理,切实为企为民着想,营造一个宜业宜居的大都市圈良好营商和发展环境。

【作者:李德虎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副校(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