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下好“川渝一盘棋”:成都如何成为稳定国家发展大局的中坚力量?
2023-08-28 10:35:36

【本期专家】丁任重,西南财经大学教授;何悦,成都大学副教授

图片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饱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成渝地区的深切关怀和重托。三年来,川渝两地将此作为历史机遇积极主动作为,巴山蜀水实现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新的可喜变化,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战略擘画的高瞻远瞩。


如何从“内功修炼”转向“内外兼修”?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在会上作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了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建设要求。

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进一步要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不仅要从“两中心两地”到“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目标由“内功修炼”为主还要向“内外兼修”转变,要进一步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参与者。

2023年7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明确强调,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战略腹地”的提出,是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即成为稳定国家发展大局的中坚力量。

在党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下,川渝两地积极将国家战略转化为战略行动。2020年3月17日,四川和重庆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研究建立两省市合作工作机制、谋划先期推动的重要事项,就此拉开川渝协同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序幕。三年多时间,七次联席会议见证了川渝两地从目标分解到路径设定,从内容制定到推进实施,从样板打造到创新推广的通力合作,促进川渝相向发展。

图片

如何进一步强化战略腹地建设?

聚焦双核引领,提升战略腹地建设高度。对成都市和重庆主城区来说,第一,要紧跟全球前沿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以西部科学城建设为契机,以前瞻性、基础性和“卡脖子”技术攻关为主要目标,协同开展科技创新;第二,要率先梳理战略性产业发展趋势、门类和落地条件,规划和落实相关配套环境与设施,提升产业承接与集聚能力;最后,要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巴蜀文化为链接,通过成渝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进一步向西、向南开放,将经贸交流枢纽进一步提升为经贸、文化和社会的全方位交流平台。

推进都市圈建设,提升战略腹地建设深度。对成都都市圈和重庆都市圈来说,一是以都市圈为载体提升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形成科技创新研发在双核、科技创新转化在都市圈的空间布局;二是应该更加注重产业设施的互联互通,围绕战略性产业的自适应化、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目标,推动产业全链布局;三是以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在都市圈内形成现代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全周期、全要素培育体系,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域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地区初级农产品保障功能。

加强成渝主轴发展,拓展战略腹地建设宽度。首先,川渝两地可以协同探索新技术、新应用和新场景在成渝主轴建设中的运用,促进资源在成渝主轴的高效集聚与利用;其次,成渝主轴要加强与成渝两地都市圈的发展衔接,利用连接范围广、空间纵深长的优势,提升产业配套水平和灵活性;最后,四川要用好成渝主轴涉及的10个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平台,与重庆共同探索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打造川渝协同发展样板。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保障战略腹地建设进度。首先,要继续探索并落实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四川要充分利用跨省毗邻的经济区改革探索,重点探索社会管理、要素流动、应急管理等领域的跨省合作创新;其次,重点推进地方利益协调机制建设,调动地区深化改革积极性。川渝要从顶层设计出发,以全流程共享机制建设为目标,适时、适地制定和调整地区考核机制和财税分享机制;最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向外发展空间。川渝要继续瞄准全球发展新形势,高标准深化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