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同城化 加快建设都市圈 第二届成都都市圈建设论坛召开
2022-12-30 09:28:29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四川省委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二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社会面对成都都市圈建设的认识,持续探索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制度供给,为新型城镇化纵深推进贡献基层实践和地方智慧,打造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建设对外宣传推介平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建设主题交流平台,12月29日,由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办,四川天府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成都都市圈建设论坛在成都召开。

论坛以“深入推进同城化 加快建设都市圈”为主题,开幕式由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四川省发改委总规划师韩斌主持,受成都市委常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筱柳委托,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成都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尹宏发表开幕演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史育龙,德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罗智波,眉山市政府副秘书长罗志军,资阳市政府副市长张建红等嘉宾分别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和都市圈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成德眉资城市协同发展的地方实践作了精彩纷呈的线上、线下主旨演讲。 

王一鸣:《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成都都市圈要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上迈出新步伐,在探索和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走在前列,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增强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发展、国际门户枢纽功能建设、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动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




史育龙:《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城镇化是现代化国家的共性特征,城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继续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稳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此次成都都市圈建设论坛是一次齐聚了国内外都市圈、城市群代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同城化发展专项合作组组长单位代表,成德眉资四市有关部门(单位)代表及专家、企业家代表共150余人的学术盛宴,设1个主论坛、3个平行分论坛。在为期一天的论坛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安、郭仁忠,来自中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及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优秀企业家,中央驻蓉央企、国企代表,围绕产业建圈强链、交通内联外畅、智慧韧性治理等主题进行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精彩演讲,与会嘉宾在论坛上针对都市圈建设做了深入讨论。此外,此次论坛开通了视频、图片线上直播平台,截至论坛闭幕,有1.6万人次通过线上进行了观摩。


在闭幕式上,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线上发布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发展指数,本次发布的指数报告选取包括成都都市圈在内的九大头部都市圈作为评估对象,成都都市圈综合评价结果位居中西部地区领先地位,在城镇化基础能力、创新驱动与开放发展、同城化纵深推进等方面优势显著。


中国社科院线上发布成都都市圈建设蓝皮书,从体制机制、规划体系、交通网络、产业创新协作、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协同及绿色低碳建设七个方面对成都都市圈建设进行成效总结,从理论上提出现代化都市圈呈现出人本化、协调化、生态化、智慧化以及共同富裕等“四化+一共”的特征,对都市圈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成德眉资共建智慧都市圈以及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等三大重要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从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等四个城市的视角对成都都市圈进行专题研究,对研究都市圈理论及中国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成德眉资4市经信部门在现场发布了联合编制的《成都都市圈重点产业产业链全景图》,根据“具备比较优势、存在协作需要、拥有协作潜力”三大原则,遴选确定9条重点产业链,绘制“4图4表”产业链全景图体系,加快构建成都都市圈相互依托、相互借力、相互融合的产业链条。下一步,成德眉资4市将以产业链全景图为基础和引领,加快编制成都都市圈制造业协同规划和实施方案,推动企业供需配套协作,持续引入链主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聚合产业基金、领军人才、关键平台等生态要素,全力以赴推动跨区域“建圈强链”出成果见实效。


此次成都都市圈建设论坛的举办为都市圈建设理论和实务界分享经验、碰撞观点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平台,为观照借鉴各大都市圈的先进经验提供了重要途径,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和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这种内外兼修、交叉印证,这种流程型融合离散型经验,必将在全国都市圈同城化和城市群一体化历史进程中留下清晰的痕迹,添上鲜活的实践。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凝聚力量,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提供有力支撑,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