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邻”到“队友”—— 成德眉资毗邻区域以产为媒打造融合发展先行示范点
2022-11-23 16:53:02


彭什川芎现代农业园区位于彭州市敖平镇、什邡市马井镇交界地带,覆盖彭什两市5个镇、12个村。据什邡市马井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园区川芎联片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川芎量约5万吨,产值超10亿元,辐射带动面积超20万亩,年产量占全国比重高达60%-70%。

敖平镇和马井镇都有川芎种植传统,但过去两地川芎种植未连片发展、规模效应不突出。据什邡市鑫和川芎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围绕共同打造“西蜀川芎”品牌,彭什两地共同成立了四川彭什川芎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共同推动川芎种植与开发,为跨区域同规共建、联动发展贡献力量。经深入交流,彭什两地推动园区建设的具体做法可概括为:


一是搭建“四方”管理运营机制,为园区发展保驾护航。彭什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作为统筹协调方,统筹部署园区发展方向和重点,并将园区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和目标管理考核;蓉北乡村振兴(彭什交界地带)协同融合发展管委会作为具体管理方,负责协调推进和检查督促园区发展跨区域重要合作事项;四川彭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具体运营方,由彭什两市按51:49的出资比例设立,负责园区项目建设、产品购销、土地整理及产业发展;彭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服务中心作为发展服务方,负责项目管理、方案编制、整合资金及对接政策,共同解决川芎产业发展问题。

二是创新“三共”联合发展模式,提升川芎品牌附加值。聚焦“标准共建”,共同对川芎种苗、种植、加工、流通等流程进行统一规范。什邡市马井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目前,已完成川芎生产技术、加工标准体系搭建,形成《川芎苓种培育技术规程》等内控标准。聚焦“品牌共创”,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及产业合作社注册企业商标,共同在“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两级品牌,共同提升川芎品质和附加值,推动由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聚焦“渠道共享”,整合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渠道资源,统一收储、统一销售,实现川芎检测、仓储、物流、交易等优势资源互联共享,掌握川穹产品“定价权”。据什邡市鑫和川芎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通过渠道共享,种植户不用再为产品销售发愁,也不用担心卖不出好价钱,调动了两地种植户的积极性,确保川芎种植规模稳定。

三是探索“一产接二连三”发展模式,协力推进川芎产业拓链延链。聚焦川芎精深加工,通过川芎智能AI云平台及川芎专家工作站共建,创新“智能平台+专家智库+科研团队”的全产业链建设科创服务模式,成功研发川芎艾灸条、四调饮、泡腾片、芽苗菜等特色衍生品。聚焦农旅融合发展,共同推动园区融入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打造中医药特色大地景观带,引导两地企业开办中医药康养民宿、文创工坊、疗养中心等,营建风筝“动疗”、民宿“枕疗”、药膳“食疗”、中医“诊疗”、泉水“浴疗”等互动体验场景。


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展望未来,什邡市马井镇相关负责人说,彭什两地将以区域共通、产业共融、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园区共营为路径,共同打造彭什川芎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在川芎种植及精深加工技术、品牌开发上实现突破,持续提升川芎产业附加值;同时,进一步推动以川芎为核心的中医药农旅融合发展,打造更多精品优质的康养文旅场景。

调研组认为



彭什川芎现代农业园区取得的成绩,主要在于通过搭建“四方”管理运营机制,使敖平镇和马井镇由过去“单打独斗”转向“协同合作”,形成川芎连片种植的规模效应;进而取得标准制定、产品销售上的“话语权”,使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价值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以川芎为鲜明特色的“中药+”产品,不断延长产业链。


金中灯笼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位于中江、金堂交界地带,涉及金堂县金龙镇骑龙社区、净因寺村和中江县永兴镇大柏山村、七郞村,规划面积8.95平方公里。据金堂县金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园区建设已具雏形,已建成落地鸿发喜庆灯笼厂、创意灯笼厂、润森仿真花手工作坊、兰礼品喜庆产品生产作坊等一批示范企业,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鸿发灯笼”更是远销欧美、东南亚。

金堂县金龙镇和中江县永兴镇均有浓厚的灯笼文化沉淀,灯笼制作从明末清初开始逐步发展。但据相关企业负责人介绍,本地产业配套不完善,原材料及配件主要来自河北、陕西、浙江等全国灯笼产业主要生产集中地。近年来,围绕建设“灯笼产业示范区”,打造“中国灯笼之乡”,园区推动产业互补、资源盘活、园区共建,协力破解灯笼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具体做法可概括为:


一是推进细分产业“联姻”,协力破解本地配套难题。金堂县金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金龙镇主要订制广告灯笼、庆典灯笼和高中档喜庆灯笼,在全国灯笼制作行业中小有名气;而中江县永兴镇以仿真花、宫灯、春联、福字等喜庆产品生产为主。两地立足比较优势,首先推动现有企业组建“小灯笼+仿真花”跨区域CP,整合规模、共享渠道。同时,依托金中灯笼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形成的集聚效应,面向浙江、广州等地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深化与陕西等周边地区知名灯笼企业合作,延长灯笼及配套制品产业链条。

二是推动资产资源“盘活”,共同夯实产业发展支撑。相关企业负责人介绍说,河北、浙江等地灯笼产业发展规模很大、基本上是几个镇连片发展,而金中灯笼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要实现规模化发展,需要共同破解用地、人才等问题。而针对这些难题,园区突出一个“活”字,一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并举,以租借、资产入股等方式,共同“盘活”金龙镇粮站、面粉厂、酒厂、泡菜厂、蚕茧站以及永兴镇原石笋乡政府、其它基层站所等闲置资产资源;另一方面,实施“人才引进、人才培育、创业孵化”三大行动,“激活”外出务工人员、大学毕业生等外流人力资源,树立返乡创业典型,回引优秀人才,为园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成都市金堂县金龙镇

三是明晰权责利益关系,形成共建共营共享合力。为加强园区建设合作,成立了以两县发改局牵头,自然资源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和永兴镇、金龙镇参与的示范点工作推进专班,定期会商解决合作问题;组建联合招商队伍,先后前往河北、浙江、陕西等地进行招商,与20余家企业达成投资合作意向;同时,两地还在产值统计、税收分享、创新平台共享、基金设立和债券发行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明晰权责利益,制定互利共赢方案。

调研组认为



金中灯笼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建设,使金龙镇和永兴镇在灯笼产业细分领域上形成了一定的互补关系、同时也盘活了两地的资源,为产业互补、联动做大奠定了基础。但总体上园区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需要深化与河北、陕西等地知名灯笼企业合作,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思路,畅通灯笼及配套制品产业链,让两地企业在跨区域合作中持续发展壮大、得到实惠,这对跨区域喜庆CP才会行稳致远。


蒲丹都市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位于成都市蒲江县和丹棱县交界地带,总面积269.2平方公里,核心区涉及蒲江县鹤山街道官帽社区和丹棱县齐乐镇红石村。据蒲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介绍,园区晚熟柑橘种植面积约14万亩,建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丹橙现代农业产业园,拥有家庭农场近80家、专合组织300余个。

“蒲江杂柑”品牌全国闻名,丹棱县被誉为“桔橙之乡”,两地同“橙”,据相关企业负责人介绍,以往两地个别经营者相互竞争,早采、杀价、相互拆台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两地围绕协同打造全国最大晚熟柑橘基地,共建行业标准、共享人才专家库、共办节会活动,推动柑橘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具体做法可概括为:


一是突出标准共建、执法联动,确保柑橘产品质量安全。据蒲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介绍,蒲丹两地加强品质监管,共同制定《晚熟柑橘种植技术规程》,发布《蒲江柑橘社会化服务组织管理规范》《蒲江柑橘投入品使用管理规范》等实施标准,从栽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储存、销售等多个方面对晚熟柑橘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实操性问题进行规范;两地还共同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常态化开展农业投入品检查、商标冒用专项执法、农业面源污染巡查等联合行动,确保柑橘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加强流通渠道共建、创新资源共享,提升柑橘产品效益。依托蒲江西南特色水果冷链物流贸易港,以完善的水果冷链物流链为基础,蒲丹两地共聚集初加工企业(个体)百余家、网络电商主体6000余家,协同提升商品化处理率和冷链运输能力,共同打造柑橘商贸物流中心,为蒲丹两地柑橘产品流向消费市场提供了便利。同时,据相关企业负责人介绍,正在筹建国内首家“产学研”深度融合专业晚熟柑橘研究机构——中国晚熟柑橘专家大院,具体承担两地晚熟柑橘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实验、示范等功能,带动两地协会、种植大户开展技术交流;目前,两地依托专家人才库,联合开展了多次农业技术培训及技术交流,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技术,提升柑橘产品品质和效益。


三是借力节会活动共办,扩大柑橘产品品牌影响力。蒲丹两地借力形式多样的平台,共同开展“蒲江丑柑节”“丹棱不知火桔橙节”等特色旅游节会,共同组织两地水果企业参加“‘柑’品不凡•‘橘’润心田”的大型农产品推介展销活动,孵化壮大 “水口红”等品牌40余个。在2021年的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榜中,“蒲江丑柑”和“丹棱桔橙”分别排名第36位和第73位、品牌价值分别达98.8亿元和50.7亿元。


“蒲江丑柑”生态农业观光带

调研组认为



蒲丹都市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蒲丹两地农业优势,在晚熟柑橘产品品种上形成了错位联动,并通过共建行业标准,构建了从种植到采收再到销售的各环节指导规范,有效预防了早采、杀价等现象;同时,通过产业技术互通互惠、相互邀请参展办会,形成“1+1 >2”联动效应,极大提升了晚熟柑橘品牌价值,有效推动了晚熟柑橘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下一步需要在跨区域信息共享,加强水果深加工、冷链物流等方面的技术合作,以及农业产地环境建设上合作发力。



简雁乐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位于成都市简阳市、资阳市雁江区和乐至县交界地带,覆盖简阳市施家镇、资阳市雁江区老君镇和乐至县高寺镇,总面积300.6平方公里。据简阳市施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示范区水蜜桃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产值达到4700万元以上,年出栏简州大耳羊近1万只。在此基础上,以农旅融合发展为主题的天地羊庄、秋千梦幻岛等项目初见成效,游客接待能力持续提升。

据简阳市施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施家镇水蜜桃最初是从龙泉驿区引进的,大耳羊养殖也是随着龙头企业入驻才逐渐形成规模。近年来,施家镇、老君镇和高寺镇以建设示范区为契机,围绕打造农旅产业集聚地,合伙养羊、种桃,基本形成以大耳羊和水蜜桃等特色农业为融合发展支点、观光采摘旅游为辅的农旅融合发展格局。具体做法可概括为:


一是创新简阳大耳羊代养“一改六保一返利”模式,推动跨区域抱团合伙养羊。据相关企业负责人介绍,简州大耳羊肉质好、产肉性能优良,每年供不应求,为调动农户养羊积极性、实现共同致富,企业主动探索实施代养模式,帮助农户改建高床羊舍,提供羊源供应、精料赊销、半费配种、疫病防治、种羊保险、定价回收等服务。该企业负责人继续介绍说,截至目前,施家镇、高寺镇、老君镇已有近300家农户参与,户均增收2.3万元左右,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抱团合作带来的实惠。


二是注重“品种错位、渠道共享”,实现“桃”产业竞争对手到联盟队友的转变。为破除以往互为对手、互相杀价的竞争困境,简阳市施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施家镇、老君镇、高寺镇共同邀请农科院专家为技术顾问,实地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种植技术,推动桃产业品种错位发展。据了解,施家镇主要种植水蜜桃早熟品种,5月初即可上市,老君镇集中种植的脆桃、黄桃于每年6月上市,而高寺镇主要种植的水蜜桃晚熟品种,7月大量上市。正是由于品种上市时间的错位,以往各自独有的销售渠道才成为共同的渠道资源;且三地种植户自发结成互助组,在桃子采摘、分拣、运输上互帮互助,成为桃产业发展联盟队友。


三是突出“项目联建、节会同办”,共同下好农旅融合发展一盘棋。据简阳市施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区发挥农业资源优势,盘活三地村集体经济闲置资产,统筹建设了天地羊庄、秋千梦幻岛、探花集等农旅融合项目,联合打造以桃林为依托,露营、烧烤、水上运动、民宿、餐饮为重点的观光采摘休闲圣地。同时,依托千亩桃树形成桃花节品牌优势,联合举办“阳春玉·桃”采摘节、“网络桃园”网上直播赏花节、“秀桃花”摄影作品展等活动,吸引了线上线下大批游客走进乡村,感受“田园都市”的独特魅力。


简阳市施家镇民和村阳春玉桃产业园


四是强调“专班推进、利益联结”,推动跨区域农旅融合行稳致远。据简阳市施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跨区域联席会议制度和建设领导小组统筹下,三地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制定6类18项工作任务,常态化召开融合发展研讨会,集中商讨、应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确保合作项目有序推进。此外,示范区还建立了市场主体建设、政府主导推动、基层组织参考决策、群众意愿充分表达的跨区域多元主体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具有区域带动性的项目,如老君镇发动部分农户以租用方式转移闲置宅基地使用权,施家镇将盘活村集体经济闲置资产入股探花集项目等。

调研组认为



简雁乐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通过简阳大耳羊代养、桃品种错位,使三地居民在区域融合发展中得到了实惠,从而调动了当地居民参与共建农旅融合项目的积极性,将闲置资源有效利用了起来。同时,在具体工作推进中不局限于联席会议制度和建设领导小组,而是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工作专班,探索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的联动共建机制,把跨区域农旅融合发展的具体工作落在了实处。



毗邻地区融合发展是助推乡村振兴、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彭什川芎现代农业园区、金中灯笼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蒲丹都市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简雁乐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尽管由于区域发展基础和特色不同,推进跨区域合作的具体路子有所差异,但最核心的是以区域具有传统优势的种植、养殖业为基础,通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共引生产技术,实现分工错位发展、产品品牌共塑、市场渠道共享,并且以效益和实惠调动了市场主体、当地农户参与共建的积极性。


下一步,毗邻地区应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着重在拓展特色产业链、构建跨区域产业生态圈下功夫,在跨区域成本共担、利益分享机制构建上率先突破,在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更好地惠及当地居民上用力用心,持续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文中图片来源:成都日报、眉山市丹棱县人民政府网站、德阳发布微信公众号、“简阳发布微信公众号“成都农业”微信公众号、“金堂发布”微信公众号、“绿色蒲江”微信公众号